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国运已衰,中国俄罗斯化已显雏形
--> 本頁主題: 国运已衰,中国俄罗斯化已显雏形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潘默的sky


級別:天使 ( 14 )
發帖:3287
威望:492 點
金錢:551597686 USD
貢獻:3025356 點
註冊:2015-03-09


国运已衰,中国俄罗斯化已显雏形



引子:晚上刷抖音,不小心刷到了高市早苗的不当言论,评论区一片群情激愤,叫嚣要和日本开战,日本那边网民也是激愤难当。国内的人被洗脑的确实很厉害。再看到技区,也有人开始发帖。
一、薛剑与高市早苗言论事件。
首先梳理一下这次事情的来龙去脉。首先是习近平政府想收回台湾,近期搞了许多动作,比如经常喊话,军演,加剧了台海地区形势。日本高市早苗政府11月7日发表了“如果台湾发生“有事”,有可能被认定为[存立危机事态],那么日本将要恢复自卫权”(根据日本安全保障法制,日本不仅自己被攻击时动用武力,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为盟友或关联国动用武力)。这一言论被解读为日本政府(或高市早苗)将台湾有事视为可能直接影响日本安全问题,暗示日本可能在台海冲突中介入。随后11月8日,驻日大使薛剑在X平台发帖要砍下高市早苗的脑袋。这时各方炸锅了。
各方反应
日方:日本政府通过外务省召见中国驻日大使,对薛剑的发言提出强烈抗议,认为其言辞“极其不适当”。日本政府同时表明,高市早苗在国会中的发言无需撤回。即日本认为其政策立场并未改变,也不会因为中方压力而撤回。日本国内也有声音批评高市言论“欠缺充分说明背景”“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误解”。比如日本自民党内部有人指出高市“今后应该不会再提此类发言”。
中方:中国外交部认为,高市的发言“错误且危险”,要求日本收回言论,不允许“武力介入台湾问题”。中国媒体(例如《人民日报》)发表评论,称高市的言论是日本战后首次领导人对中国发出武力威胁,用词极为强烈。中国方面虽对薛剑言论有“删除贴文”的处理,但并未迅速公开对其言论进行严厉内部谴责或撤换,而是继续强调高市言论问题。
网上舆论:中方:清一色对日开战,要给日本教训。日方:普遍说要加强自卫,有些说的是高市早苗发言轻率,当然也有极端的说要再来一次甲午战争。
目前后续来了,国内官媒发布了几条假新闻:1、高市早苗对自己的不当言论进行反省(事实是没有反省,是说不应该在下班期间开会)2、特朗普立刻跟高市早苗划清界限(事实是特朗普没有评论该事件,而是开始了新一轮的军售)3、日本民众上百人围堵首相府邸抗议说:不会外交的人不配当首相(事实是几十人去了现场,而高市早苗的支持率再创新高)。
我的观点:中共指使薛剑发表完“斩首”言论后,国际一片哗然,一个大国的大使的肆无忌惮发表恐怖主义言论,在国际舆论环境占了下风,再一次有损国家形象,但也是试探出了美国和日本的态度,结果是美国明面上不说什么,加紧可以卖武器给日本和台湾,日本后续会加紧军费开支,增加其自卫权,在台湾问题上更加谨慎。中共又一次测试出了国内民间的舆论,还是和以前一样,遍地是二极管,炮灰,没有脑子的人矿,毫不担心民意基础。而薛剑在国内的舆论场上快赶上民族英雄。(我不敢带入,如果美国或者日本驻中国的大使在中国敢说要砍了习近平的脑袋,估计习近平会安排人矿做了他,目前日本民间强烈要求驱逐薛剑)随后,国内发布的三个假消息是为了平息国内的民愤,本来习近平就没想现在和日本撕破脸,自己发布几个假新闻自己下个台阶。
二、近期跨国企业加速退出中国
1) General Motors (GM) — 要求数千家供应商逐步剔除中国零部件(目标部分在 2027 前)(部分迁出 / 供应链重构)
要点:GM 在 2024–2025 年间已开始通知多家供应商寻找中国以外的零部件来源,并向部分供应商设定到 2027 年 逐步拆除中国采购的目标。此为汽车业为减少地缘政治与关税风险的典型动作。
2) Tesla — 据报道要求供应商为美国产车避免使用中国制造零件(规划在 1–2 年内替换)(部分迁出 / 供应链指令)
要点:据《华尔街日报》与多家媒体转述,Tesla 正要求其为美国工厂供货的供应商避免使用“中国制造”零部件,并计划在未来一年到两年内更换部分关键零件来源(例如电池相关链条正寻求美国/其他地来源)。这是在美中贸易与关税不确定性加剧下的调整。
3) VTech(伟易达)— 宣布把面向美国市场的产线迁出中国(迁往马来西亚、墨西哥、德国等)(针对美市产线迁出)
要点:VTech 公布计划将面向美国的制造逐步移出中国,转移到马来西亚、墨西哥与德国等地,以避免长期关税与地缘风险(为美国市场的生产线做迁移)。
4) ASUS(华硕)— 大幅把 PC / 主板产能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(泰国、越南、印尼等)(大量迁出产能)
要点:华硕在 2025 年透露,其 PC 与主板生产已将90% 以上产能从中国迁出至泰国、越南、印度尼西亚等地,主因包括关税与供应链弹性考量。
5) Foxconn / 富士康(及其为苹果代工的部分产能)— 积极扩张印度、越南、墨西哥等地产能,减少对单一中国产能依赖(多地扩张 / 部分迁出)
要点:富士康在印度、墨西哥等地有大规模投资与建厂(iPhone、Mac、服务器类产品等),并把部分高端、AI/服务器相关代工向海外转移,作为对中国依赖的对冲(注意:富士康并未宣布全面撤出中国)。
6) Apple(及其供应链)— 持续“多地化”(印度、越南等);部分供应商/工程师被调离中国(供应链多元化)
要点:Apple 本身以及其代工伙伴(包括富士康、Pegatron 等)已将部分 iPhone / Mac /配套产线与技术人员转移到印度、越南与东南亚其他国家;这是长期逐步推进的多元化策略,而非彻底退出中国。
7) 其他/综合性报道:多家公司“去中”或减少对中国依赖(示例:微软、戴尔、史丹利百得等)
要点:多家西方品牌在 2023–2025 期间被媒体点名有不同程度“脱中”或产线多元化计划 —— 有的是把面向特定市场(如美国)的产线迁出,有的是要求供应链建立替代来源(China +1)。这些多为“部分撤离 / 供应链重构”型案例。
三、台海战役
资本向来是最聪明的,跨国公司退出中国的原因是转移风险,显而易见,风险一:中美贸易战;风险二:地缘政治风险-台海之战。中美贸易战暂时已停,真正危险的是台海战役。现在就来说台海之战,因为习近平好大喜功,妄想完成毛泽东都没完成的“壮举”,是一定会收回台湾,近期中共越来越密集的台海喊话,军事演习,各方试探就是为了收回台湾,我预计是7年内。二十一大的召开时间是2027年,目前2025年-2027年这个阶段是吹风和备战,在2027年-2032年,即下一任期,习近平必定出兵。
四、经济制裁
从目前的军力来看,我认为习近平武力收回台湾的可能性非常大,但后果非常严重。只要开始台海战役,美、日、韩、大部分欧洲国家必定制裁中国,美国绝对比制裁俄罗斯更狠。欧洲比制裁俄罗斯弱。
(1)美国制裁
① 美国国内法律预设已非常明确:武力改变台湾现状 = 立即行动
美国《台湾关系法》《2022 台湾政策法》《芯片法案》《国防授权法》中都明确要求:
对“破坏台湾现状”的行为进行反制
以制裁、出口管制、军事援助方式支持台湾
这些法律在危机爆发时会立即启动。
② 美国两党在台湾议题上的共识极强
不论共和党或民主党,都将台湾视为“印太战略核心”。
因为台湾牵涉到:
美国亚太军事地位
芯片(台积电)供应链安全
对盟友(日本、菲律宾、韩国)的安全承诺信誉
这意味着制裁不只是选项,而几乎是政治义务。
③ 美国制裁手段已经在俄乌冲突中成熟,可直接套用
包括:
全面出口管制(高端芯片、精密机电、软件)
银行、金融限制(但是否冻结中资银行是最大不确定点)
能源、关键材料禁运(对中国效果有限)
全面禁止美国企业对中国投资(尤其是半导体、AI、航空)
二级制裁(迫使全球企业选边站)
美国具备能力对中国实施“科技封锁”,但难以像对俄一样全面切断能源或贸易。
④ 美国会为了维护“威慑信用”而必须做
如果美国不制裁,会导致:
→ 日本、韩国、菲律宾怀疑美国的安全承诺
→ 北约担忧美国的可信度
→ 全球盟友体系崩解
因此美国 必须强力制裁 来维持全球领导者地位。
⑤ 美国将带动其盟友施压
制裁越强,美国越能迫使盟友站队。
(二)欧洲制裁
A. 欧洲制裁中国的动力:
① 欧盟官方文件已将“台海稳定”写为欧洲安全利益的一部分
2023 年《欧盟印太战略》《欧盟安全战略》将台海列为“欧洲关键利益”。
这意味着:台海冲突 = 欧洲安全风险。
② 欧洲舆论与政治在俄乌后对“武力改变现状”极度敏感
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,欧洲形成一套政治逻辑:
如果对侵略不制裁,就等于支持侵略。
因此从“道德—政治正当性”角度看,欧洲必须制裁。
③ 欧洲不会与美国彻底对抗
不能忽视美国对欧洲的:
军事保护
金融系统依赖
北约体系主导地位
技术供应链合作
因此若美国采取二级制裁,欧洲基本无法完全置身事外。
B. 欧洲制裁中国的阻力:
① 欧洲对中国经济依赖高
特别是:
德国(汽车、化工、机械)
法国(奢侈品)
荷兰(光刻机—ASML)
意大利、西班牙(工业链)
这些国家的经济会因制裁中国受到巨大冲击,远大于对俄制裁。
② 欧洲内部严重分裂
大致可能出现三类国家:
支持强制裁:
立陶宛、捷克、波兰、北欧国家、法国部分政治力量
(理念型国家 + 安全导向国家)
支持制裁但要求“有限”:
德国、法国主流、荷兰、西班牙
(经济利益型国家)
希望避免制裁或推迟:
匈牙利、希腊、斯洛伐克
(已多次在欧盟制裁议题上阻挠)
欧盟制裁需要27国一致通过,因此制裁包往往被稀释。
结论:欧洲会制裁,但强度会明显弱于美国
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:
限制技术出口(半导体设备最可能)
限制特定军民两用产品
停止中新投资审批
对部分中企或银行进行限制(但不可能冻结大型国有银行资产)
欧洲不会:
禁止从中国进口大规模商品
切断对华汽车/机械贸易
全面金融制裁中国
五、结语
战后会发生什么,请参考目前的俄罗斯,之前以为国内经济崩盘会参考90年代的日本,没想到只能参考2025年的俄罗斯。国内媒体和民众一片喊打喊杀,自嗨不得了,技区更多的是骂习近平和习近平政府,还有希望被其他国家占领。 我只能说,以后的每一年都是后续最好的一年,我们在墙内的一个都逃不了,一个都逃不了!

赞(0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11-17 02:59 樓主 引用 | 發表評論

.:. 草榴社區 -> 技術討論區

快速回帖 頂端
內容
HTML 代碼不可用

使用簽名
Wind Code自動轉換

按 Ctrl+Enter 直接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