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养老金为何不能提高?
看了最新关于农村养老金的消息,看了一肚子的火。 有人大代表提出将农村养老金提升至500元/月左右,保证最低生活保障。 然后就有两批人跳出来,一批说不给农村老人发养老金,他们又没交,凭什么给他们发,而且他们种地自给自足,根本不用发放,现在国家发放的200元/月养老金都是照顾了。 另一批人说,老人退休后不能创造价值,农村城市都一样,都一刀切给4000元/月就可以了。 以上一个坏,一个蠢。 先说农村老人没交过养老金的问题 现在中国有1.3亿农民的养老问题,这批老人基本就是50-60后。 这批老人交的公粮,就是农业税直到2006年才取消,30年是有的吧。 再说当年的三提五统,农民的义务劳动。网上随便查了下数据农民无偿修建的水库8.6万座,沟渠,道路等等,我就不说了,网上资料一大堆。 这些都是农民的贡献, 城镇老人在1992年实行个人缴纳养老金前,退休前针对以前的工龄就有个视同缴费的政策, 那既然城镇老人有这个视同缴费的政策,农村老人为什么不能有? 工人为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贡献,但是农民也为工业化贡献了力量。 在那个年代,粮食产量不高,粮食都是农民一锄头一锄头种出来的粮食,然后把最好的交给国家。 由国家支配用做1.保障城市粮食供应 2.支持国家财政3.发展工业:4.建立国家储备粮:5.出口创汇 以河南地区为例,公粮的征收比例达到了30%-40%之间,再加上计划经济的统购统销粮,和三提五统,约占粮食总产量的70%左右。 农民自己留下的也就是勉强果腹,甚至很多地方因为土地产量不行,连果腹都做不到。 工业农业本就是相辅相成,走到今天,国家依然为了全国粮食安全保持18亿亩耕地的红线,为全国人民调控粮价,只为保证全国人民都能吃饱。 怎么到这些人嘴里变得可有可无了?怎么就没有贡献了? 然后再说农村退休老人需不需要退休金 肯定是需要的,自给自足的只能是粮食和蔬菜。但是生活必需品,水电费的缴纳,油盐酱醋,偶尔改善下吃个肉。这么不需要钱呢,现在物价也不便宜。冬天要取暖夏天要降温,这些都需要钱啊。500元也就是最低生活保障了。 再说退休老人没贡献的这批人,就纯粹是蠢了。呼声是给农村老人提高退休待遇,而不是拉着其他退休人员一起下水,本来为农村老人争取待遇的声音就很艰难了,还拉别人下水。对于对国家有贡献的科研工作者,军人,教师,工人,政府工作人员。工作时的贡献大,所以退休待遇好,这是群众认可的,多拿也是应该的。 核心应该是解决农村老人提高待遇的问题,而不是制造矛盾,这种行为是不是蠢。 然后再说退休老人能不能创造价值 我的观点是能,不管是出去旅行消费,还是在家不舍得花,把钱给补贴给子女,这个钱终究是要消费出去,流入市场,带动消费的。尤其是农村老人,500元就是生活的最低保障,必然是要消费出去的。 1.3亿规模的农村老人,这就是能带来巨大的消费。 最后再说一下现在的养老金制度;现收现付制度 所谓的现收先付支付,就是用现在年轻人交的钱去养退休的老人。 那么按照年龄,80-90后是社保缴纳的主力军,但是养老金领取主力是城市老人。根据最新人口普查数据;2023年5月发布的人口结构,农村人口占比36.11% ,城镇人口占比63.89%,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.4%。 这组数据,意味着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入城镇,在城市工作,买房子,生孩子。释放了大量的消费,但是最终的获益跟农村老人毫不相干。甚至为了帮助孩子在城市立足,农村老人还会掏空积蓄。 于是农村退休老人,拿着微薄的养老金不足以生活,靠着子女的偶尔接济,勉强生活。子女辛苦工作,既要交社保,还要支援赡养家里的父母,再抚育子女,供养房贷。一份薪水入不敷出,紧紧巴巴,不舍得给自己花一分钱。 这种情况对吗? 提高农民养老金,表面看是只有农村老人受益,但是减轻了子女的压力,子女自然会把钱花在其他的地方,孩子的教育,生活的品质,有余力考虑创业,增加社会就业率,有经济基础结婚生小孩,钱又流动起来了,市场也会重新焕发活力。
赞(5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