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学:不喜欢去别人家,也不喜欢别人来自己家,十有八九是这三种心态!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种人?
他们既不喜欢去别人家,也不喜欢别人来自己家。
在社交平台上,我们将这种人称之为“社恐”或者“i人”。
他们总是独来独往,不怎么爱说话,朋友也很少。
一个外向的人或许很难理解,为什么内向的人可以很长时间都不社交。
刘震云在一次采访中的回答,可以作为答案之一。
![]()
当被鲁豫问道和女儿的关系时,刘震云答道:“能不跟她来往就不跟她来往,能少见一面就少见一面。
对此,刘震云的女儿说道:“也不是感情不和,就是待在一起谁也不舒服,那就少来往。”
其实,一个人不喜欢去别人家,也不喜欢别人来自己家,多半是这三种心态。
一、不喜欢麻烦别人,也不喜欢别人麻烦自己
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,每次父母来自己家时,都要先从头到尾把自己的家评论一遍。
有位网友说道,我妈总是趁我不在家突然袭击,开始说我家里怎样乱,也不通风。
本来生活习惯就不一样,每次都要骂我一顿才走。
![]()
其实,人与人之间的相处,需要一定的距离。
距离太近,反而会让双方都不舒服。
在心理学中,有个概念叫做“刺猬效应”。
一群刺猬抱团取暖,如果距离太远,就无法感知到彼此的温度,如果距离太近,则会刺伤彼此。
别人来自己家,别人走之后就要各种洗、刷、拖、擦,折腾半天来收拾残局。
自己去别人家,总是要注意各种礼仪,完全不如在自己家里自在。
二、边界感强,社交是一种消耗
对于内向的人们来说,社交本身就是一种消耗
外向的人,心理能量来自于社交和外界刺激。
内向的人,心理能量来自于安静的独处时光。
同时,相较于外向者,内向者的“边界感”往往更强。
![]()
一些在外向者看来十分正常的社交活动,在内向者眼中却已经突破了自己的“心理边界”。
对内向者来说,家是个私密性很强的地方。
从心理学角度来看,在内向者进行社交活动之后,会让“心理能量”过度消耗。
于是,便会产生“社交宿醉”现象。
社交宿醉指的是,内向者在进行高强度社交之后,身心就像宿醉一般。
在第二天,他们往往感到头晕、疲惫,不愿意进行任何社交活动。
他们并不喜欢邀请别人回家,或者去别人家,是因为这是一种心理能量的消耗。
三、自洽,将目光转向自身
有时候,我们社交只是为了获取他人的认同感。
当我们将获取外在的认可,转向内在的自我接纳时,就会发现,所需要的社交越来越少。
在独处时,我们会直面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,不再被外界的嘈杂牵着鼻子走。
![]()
久而久之,心态也会愈加的平和,达到“自洽”的境界。
在心理学中,“自洽”指的是个人信念、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和谐。
也就是圣人孔子所说的,“从心所欲,不逾矩”。
人生中的许多痛苦,都源自于没有做自己。
而自洽的人,往往是那些行为不违背内心真实想法的人。
因此,一个自洽的人,也是一个幸福的人。
总而言之,不喜欢去别人家,也不喜欢让别人来自己家的人,是因为他们不想让社交消耗自己的能量。
与其与别人进行无用社交,这类人更愿意在独处中让心灵得到休憩。
赞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