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:
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核心观点,社会的贫富本质上取决于其社会制度。
包容性制度注重保护私有产权,鼓励公平竞争与创新,能为经济增长营造稳定环境,让个体活力充分迸发。而榨取性制度恰好相反,产权界定模糊,法治体系缺失,权力不受约束,最终会沦为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工具,在榨取性制度下变革难度极大,除非遇到战争,经济崩溃或技术革命这类重大外部冲击,否则既得利益集团会全力维持现状,阻碍社会向前发展。
第二:
贫穷不会导致犯罪,相对贫穷才会高犯罪率,根源并非绝对贫穷而是贫富差距,在极端贫困或极端富裕的社会里,犯罪率往往较低,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相近,社会矛盾相对较少,但当穷人与富人共处同一社会时,贫富悬殊带来的相对剥夺感会激化社会矛盾,进而导致犯罪率大幅上升,比如北欧国家,福利体系完善,贫富差距小,犯罪率始终处于低位,而部分拉美国家虽整体经济水平不低,却因贫富分化严重,犯罪问题十分突出,这一现象说明社会稳定的关键不在于财富总量多少,而在于财富分配是否公平?公平的分配能减少社会对立,为稳定打下坚实基础。
第三:
为何与苏联关系密切的地方整体落后,而与美国亲近的地方则更容易实现经济腾飞。核心原因在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平等模式。
苏联模式追求的分配平等,有少数人主导财富分配,这种制度下,权力高度集中,普通人无法掌控自身财富,容易滋生惰性与效率低下的问题。
而美国模式强调的是机会平等,所有人都能通过自身努力获取财富回报,由市场决定,这种制度能有效激励创新与竞争,推动经济持续增长。
简单来说,机会平等是你创造的价值决定你的财富,分配平等是分配者决定你的财富。进一步总结就是,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效率最高,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最容易造成浪费,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最缺乏责任心。
![]()
![]()
赞(7)